在线客服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管理文库

民营企业管理现状:不改革十分危险

发布于:2015-05-21 10:35:27  作者:admin   点击:

不少企业都有着很好的盈利模式转型的构想,很多也正在进行尝试与努力,但这些尝试与努力,最大的阻碍并不是市场或竞争,更多的是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难度的加大。

  最近,有专业机构做了一个调查,内容是针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令人吃惊的是,像“人浮于事”、“平均主义”、“相互内耗”、“官官相护”等问题,认为在本企业“严重存在”的比例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高达80%。

  这让人很吃惊。为此,还专门到企业做了实地访谈,与企业各层面的人作了交流。因为担心样本不够,又扩大到几百个样本,最后的结论是,本来应当生机勃勃的中国民营企业,不少患上了“国企病”,出现了令人痛心的“未老先衰”现象。

  值得重视的是,这一项调查是结合企业“盈利模式”转型进行的,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都有着很好的盈利模式转型的构想,很多也正在进行尝试与努力,但这些尝试与努力,最大的阻碍并不是市场或竞争,更多的是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难度的加大。这种现象也让我得出了一个忧心的结论,那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利润下降的真相,可能更多是内因,而不是外患。

  调查的结论是,中国民营企业利润率下降,本质上是组织生态恶化,而不完全是产品利润率下降。中国民营企业的利润转型,可能更多的是组织生态的转型:企业目前最大的成本是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中70%以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成本。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国企病”:老板能人文化严重,管理粗放,高管职业化程度不高,导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合作成本越来越高。

  具体说来,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民营主要存在“四大国企病”:

  1.人浮于事:空谈的多,干事的少。

  2.相互内耗:只有小我,没有大我。

  3.欺上瞒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4.反应迟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为什么最有活力的民企会患上“国企病”?原因当然首先离不开这几年的宏观环境。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使一大批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但最近这些年,民营做大做强的制度环境与竞争环境是恶化而不是改善,最直接的现象就是行政管制与垄断限制阻碍了民营企业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最直接的选择就是参与政府发动的“全民房地产运动”,有路子的直接做地产,没有路子的参与炒房。民营企业中,参与地产业务或炒房的占到一半以上,而将近三分之一企业家已经移民国外。

  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诱因,真正的原因是民营企业内在盈利逻辑与组织机理。总结为三点:

  第一,“机械式合作”导致管理成本加大。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从事的是制造业,制造业本质上是一种“机械式合作”,也就是基于工艺与流程的流水线合作,这种合作在60,70后员工还问题不大,这一代就是在压迫与委曲求全中长大的,但到了80,90就出问题了,极致的如富士康就是例子。更重要的是,当环境变化,需要企业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或服务导向时,或者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机械式合作模式”就完全陷入解体,必然导致企业对客户需求反应迟缓。

  第二,“单边依赖”或“单边垄断”。那些控制了重要资源的公司成员,会乐于让别人依赖自己,从而获得支配其他人的权力与社会地位。比如公司里面大量存在这样的现象:下属对上级的单方依赖;工厂对销售部的单方依赖;业务部门对HR、财务的单方依赖;公司员工对于老板的单方依赖;供应商对企业采购员的单方依赖。显然,“单边依赖”会摧毁规模效益,企业中单方依赖现象越多,企业的规模优势就越小,官僚主义、相互内耗、人浮于事越积越多。

  第三,企业规模中存在的“南郭先生”现象。组织规模几乎是与南郭先生的出现成正比的,公司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南郭先生。而民营企业管理的粗放,以及人治管理体制,更容易培养一批“马屁精”,而老板也乐于享受这种吹捧,长期下来,“欺上压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就不奇怪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文化”本来就是组织成长壮大的“大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民企老板喜欢讲排场,讲面子的虚荣心,进一步把民营企业“组织生态”逼向死角。所有这一切加起来,我们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未来还有多少希望?我想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重新高举改革的大旗。

本文关键词: 企业管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