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管理文库

企业文化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发布于:2016-09-10 09:26:08  作者:admin   点击:
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浩瀚的“世纪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相关要素多。只有全社会的企业都认识到信用体系建设是自身的一项使命和责任,那么,全社会的信誉体系建设就有了强有力的动力。这里,企业文化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
 一、企业为什么要建设自己的文化?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文化是社会之魂、民族之本、企业之根,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野蛮低劣的民族,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粗放甚至粗鲁的企业。
 1.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关键因素,也是人类社会的力量源泉。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有优秀的文化,同时,优秀文化的民族具有历史发展力,无论外部强权如何打击侵略都不能消灭这个民族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根本因素之一就是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因此,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而且是一切力量的最终来源和不竭动力。
 2.每个企业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不仅从事经济活动、追逐利润,而且也创造文化、文明社会。衡量一个企业的优劣,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企业文化。分析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指标之一就是看这个企业的文化。判断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一个相当重要的尺度就是看这个企业的文化创新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内外要素的“吸铁石”,也是企业力量的“发动机”。
 3.优秀的文化一定有优秀的企业,相反,“优秀的企业”并不一定有“优秀的文化”。
 因为现代社会充满虚拟化色彩,衡量“优秀企业”的尺度太杂、太乱比如一旦是上市公司就认为自己优秀,一旦进入世界500强就认为自己很优秀,一旦品牌价值提升到千亿级就认为自己相当优秀,一旦拥有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就认为自己十分优秀。但是,这些“优秀”均存在着短暂性、单维度、局限性甚至片面性、表面化,不少“优秀的企业”之所以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优秀企业文化,好比水上的浮萍,看上去很美丽,其实没有真正的时代根基和历史底蕴,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就像泻了气的皮球一样。因此,优秀企业关键是企业文化的优秀,才是货真价实的“优秀”。
 4.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属:繁衍生息,壮大企业,成为长青树。
 企业文化最终要转换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并且能够不断进化、优化、裂变、繁殖、发展、壮大,成为企业恒久而强大的力量源泉。这是企业为什么要建设自身文化的根本原因。
 5.企业文化是信用之本。
 如今,全社会看到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问题是谁来建设呢?单纯依靠政府的推动很难落地,企业作为全社会的经济主体,每时每刻的经济行为反映着自身的信用。
 有的企业之所以没有信用,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个企业没有真正的文化。单纯的追逐自身的利益,牺牲了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成为典型的“经济动物”。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信用的关键措施。一个企业要建设自己优秀的文化,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加强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否则,企业信用也许就是一句空话。
 愚蠢的、落后的、野蛮的、贪婪的企业,才会成为失信者。相反,一个守信者,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文明的、先进的企业。因此,企业信用与企业文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性分析。
 企业文化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内涵深刻、意义深远、逻辑严密、规律性强的概念。从本质层面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灵魂,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最根本决定性因素,也是企业生命力的最根本源泉。因此,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硬功夫。
 1.文化是人类生活物质活动的精神产物,也是推动物质活动的精神力量。
 2.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观念,直接决定着企业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等。观念层面的差异性,反映了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的难度。文化融合是当今世界最难的一个问题。
 3.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凡是认同、接受某一个企业文化,就会像水一样融入江河,最终汇聚成为滔滔江水。
 4.企业文化具有无穷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因为文化可以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力量,好比滔滔江水一样奔腾万里。
 5.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力,并且是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自我的约束力。凡是融入某个企业文化,就会形成一种自我的、自觉的、自动的内在约束力,遵循该企业基本规范。
 6.企业文化具有排斥性。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本质的差异性,好比水与油一样不能直接融合。
 7.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与排斥性构成企业文化的两面。当然,越优秀的企业文化,越能够面向全社会开放,并在开放中吸取新鲜的养料,创新自身的文化。
 8.企业文化具有生命力。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企业,好的企业文化给员工带来新鲜、清新的空气。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美的精神食粮,是一种欣赏、愉悦、幸福、兴奋、激励,可以鼓励员工快乐工作、勤奋拼搏、成就人生。
 三、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很难成功?
 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极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周期长,效果缓慢,约束条件多,尤其是企业领导层的硬约束和企业发展环境的软约束,很难建设企业文化。
 1.错误的思维方式必然得出错误的结果
 如今不少企业都是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看来企业都知道企业文化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的问题是不少企业建设自身的文化过程中,存在着简单化、肤浅化、单一化等问题,往往把企业文化看得很简单,认为像投资建设一个项目一样,只要自己有钱,很快就可以建设好的。这一简单化、肤浅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最终搞出来的企业文化十分表面化,很轻薄、很轻飘,好比一堵烂墙的表面装饰一层精美的图画,这堵墙看上去很美,其实很烂。有的企业的自我介绍,往往看上去很美,如果从广告、企业画册、企业宣传片、企业口号等方面看,这个企业的文化很美,其实根本没有内涵和深度,也没有什么力量,好比纸老虎一样。
 2. 急功近利式的建设之路。
 企业文化的形成极其缓慢而复杂微妙,好比参天大树的生长周期一样。不少企业采取“催化剂”的办法,看似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建设,结果是1958年我国“大跃进”的后果。
 有的企业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投入巨大,关注度很高,集中了企业主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希望建设好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往往在操作中很容易犯一个大错误:急功近利。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加速”,好比汽车一样轰油门就可以提速。这一的操作方式,最终建设的企业文化好比豆芽一样,长得很快,但是十分脆弱,根本不能经受风吹雨打。其实,企业文化建设好比一棵大树一样,需要耐心、恒心、信心,必须经过长周期的耐心培育、精心培养,才有可能让企业文化真正树大根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3. 企业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构建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于社会?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企业价值观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存在理由、存在依据、存在条件,优秀的企业价值观一定是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保证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一个企业文化就有一种价值观,对“真、善、美、假、丑、恶”有一个标准和尺度,并且企业依据这个标准建立行动规范。
 凡是企业的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内在一致的企业,企业就有恒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凡是企业的价值观与民族的价值观内在的融入,企业就会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凡是企业的价值观与时代保持同步变化,企业就会适合新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而焕发生机;凡是企业价值观与全社会出现脱节、分裂、对立、对抗,企业就必然进入死胡同,最终成为时代的“弃儿”。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点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时间跨度长、效果缓慢的工作,也是企业最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机制,关系到企业优劣强弱与兴衰成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
 1.良种法。
 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捷径:培养“良种”。
 杂交水稻之所以丰收,其主要思想是利用水稻的雄性不育来实现水稻的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最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人发现。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农学家袁隆平寻找到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突破日本人无法实现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完成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的最后一步,选育出第一个得到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被国际科学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遵循杂交水稻的思路,首先建立“企业文化基因实验室”,针对企业文化深层次元素进行剖析。这个过程需要专家级的人才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像科学家一样严谨认真、细致周密,才有可能完成企业文化基因设计与创新。第二步就是企业文化的“杂交之路”,将企业自身的文化与全社会的优秀文化进行“杂交”,实现文化基因突变。第三步就是企业文化的“育种”,可以将企业文化转化为教育工具、宣传载体,最终转化为看得见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文化口号。这是良种法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核心环节。
 2.基因法。
 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设计企业的DNA。企业文化建设到底难在哪里呢?不少所谓的企业文化专家,也许只看到企业文化的功能、结构、运作等层面,但是并没有从企业最深层面进行思考分析:企业是什么?这个企业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企业能够存在?这里涉及到企业的DNA,好比一个人的本质差异一样。全球最先进的科技之一就是深度分析人类的DNA密码,可以从本质层面提前发现人类的生理机制、生理疾病、生理修复。企业文化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认真的、冷静的、理性的设计企业的DNA。
 如果一个企业的DNA出了大问题,无论怎么建设企业文化,也许只能是一厢情愿。比如某个企业老板在本质层面是十分自私自利的甚至损人利己,这个企业无论怎么建设最优秀的文化,最终只能是虚伪化的“优秀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本质上就是企业家文化(也叫老板文化),反映企业家(老板)的自身修养、素质、胸怀、品德。有的企业之所以长期不能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最根本的障碍就是老板自身。比如某个企业根本没有信用、没有道德、没有素质、没有真本领,单纯的经济动物甚至是食肉动物式的劣等企业,无论怎么建设企业文化,顶多可以给这个企业装饰“门面”,成为“披着羊皮的狼”,残忍无道,虚伪无底。
 设计企业的DNA,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确定该企业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最难也是最高水平的理论设计,要求该企业将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动力源泉。二等水平的理论设计,要求该企业将自身的发展与本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本民族文明繁荣的一个动力源泉。三等水平的理论设计,要求该企业将自身的发展与本区域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四等水平的理论设计,要求该企业将自身的发展与本企业全体员工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全体员工的幸福源泉和人生归宿。五等水平的理论设计,就是该企业的发展只与老板本人有关,与全社会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最低等级的理论设计,也是最没有前途和生命力的设计。
 3.创新法。
 建立全维度的吸收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机制。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变化与传承。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全维度的吸收人类社会的文化精髓。如果企业封闭自我,就容易出现企业文化的狭隘性、片面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会自觉的吸收人类社会5000年以来的优秀文化,并且根据企业自我发展需要转化为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基本功,也是最难的历史使命。
 例如,四大文明古国的悠久文化是否可以转化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基因”。
 例如,工业文明300多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元素是否可以融入企业文化的“血液”。
 例如,21世纪信息化时代、高科技时代的文化是否可以凝结为企业文化的动力源泉。
 例如,中国近代社会诞生的晋商文化、浙商文化、徽商文化等优秀商业文化是否在传承中创新,吸收精华,发扬光大。
 例如,社会主义道德伦理是否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基因。
 例如,优秀的地域文化、生活风俗、纯朴风气是否成为企业文化的精神食粮。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面向全社会吸收中创新、传承中变革、发展中先进,才能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地域特征,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功就是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吸收机制与创新机制。这是相当困难的任务,一般企业根本没有这个内功夫,也是不少企业根本不能建设自己文化的主要原因。
 4.生根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提出几个企业文化的口号、标志、标示等就完事了。这里,遇到的一大障碍:企业文化是否让全体员工接受、认可、喜欢。有的企业采取强制手段、命令手段,结果适得其反。企业文化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教育者的心理、心灵、心态,采用适当的、巧妙的、自然的、理性叫感性的手段,最好让受教育者喜欢,企业文化教育才会最大程度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企业文化教育要在形式上、手段上、时机上创新,尤其是教育载体、教育内容等方面创新,让员工在自觉自愿中接受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在事业成功中体验企业文化的伟大,在人生幸福中感悟企业文化的美丽。这样,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5.功能法。
 企业文化是一个管理工具,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关键是发挥文化功能,凝聚力量,建设团队,营造氛围,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力,加快企业做大做强,并且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信用、品牌价值、市场竞争力、社会亲和力等方面均会产生正面价值,积极推进企业的诚信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信用程度,美化企业形象,赢得全社会的喜欢与认可。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功能,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来源。
 如今,我国正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最终的落脚点在企业。这里,企业文化是信用体系的元素,也是最终的动力源泉。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融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环境,全面提升我国的信用水平,并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本文关键词:

[相关阅读]